「蒜腸大咖專訪」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廠長 王華強

本期大咖: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廠長 王華強


文字 *** :5129字,閱讀時長 *** :25分鐘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廠長 王華強老師,不僅參與了《黑貓警長》,《大耳朵圖圖》等經典系列動畫的制作,同時還曾擔任法國安納西動畫電影節中國市場顧問。王華強老師創作的法語藝術短片《吉吉小姐和蒙巴納斯人》曾獲2014年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獎,可謂是中法兩國動漫行業發展的親歷者,同時架起了兩國間,動漫行業溝通交流的橋梁;那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王老師對中法兩國動漫行業有著哪些感受,對國漫創作者有著何許期待?我們來一起看看,蒜腸網作為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獎”官方合作媒體,對王華強老師的專訪內容。

 

以下文字由蒜腸網整理且獨家發布,轉載需注明出處。

蒜腸:中國經典的傳統水墨風動畫很多都出自上美,在當年沒有PC技術的前提下,老師們是如何打造這些作品的?

王華強:現在年輕一代接觸和關注的首先是pc技術的應用,而美影廠從1957年成立到現在已經63年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根本就沒有電腦,全部都是靠手繪、手工來完成。其實美影廠當時除了有傳統的手繪動畫以外,還有木偶片,剪紙片等等各種類型,全部都是用傳統的手繪、手工的方式去完成的。

美影廠最經典的代表之一就是水墨動畫,當時我們的第一任廠長——老藝術家特衛廠長,帶領團隊發明的水墨動畫這種形式,1960年代相繼推出了很多經典的作品。當然也有很多手繪的風格,除了在紙上畫,還有用拍攝架進行拍攝,并將拍攝的畫面進行修改,這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除此之外當時還應用了賽璐璐片應用,有很多變形就是在賽璐璐上畫,這些都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比較傳統的手工制作的風格。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像這樣的繪畫其實也體現了我們創作者的繪畫性、藝術性。為什么美影廠叫美術電影制片廠,其實就是跟大多數動畫公司一樣,我們是一家動畫公司。我們將動畫電影作為首選,強調一個真善美,就是說在創作中一定要有概念在里面,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當中,美影在這方面做的很不錯。其實在如今也應該繼續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藝術家們這種真善美的創作理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去創作新的作品。

蒜腸:您覺得國內的動漫行業要如何尋找突破點,讓傳統與創新保持和諧平衡?

王華強:如果我們用“創新與傳統”這個概念來說,那么傳統就是動畫的傳統,這是在藝術性上的追求,在藝術性上的高標準,在劇本上去盡量打造。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故事最后來展現出不同動畫風格的作品,這個算是保持著一種傳承。

創新可以講到剛剛提到的pc技術,其實pc技術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誕生的,大家如果了解傳統動畫制作流程的話,就會知道當時的作品幾乎從頭到尾全部是手工創制的,因為一個動畫片首先需要將鉛筆稿線畫出來的,最后的成果是通過上完色以后合成,然后配音,最后呈現給觀眾。有了PC技術之后,比傳統的工藝流程在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九十年代后又開始慢慢出現了一些新的電腦軟件,比如說可以動畫,photoshop 誕生以來又大大的提高了畫稿效率。我們原來畫設計稿都是在紙上畫,畫分鏡,畫彩本;現在可以運用電腦技術去畫分鏡,包括畫背景,也都可以用電腦。其實繪制是涉及到一個概念,這個技術的創新和我們作為一個動畫片的創作這件事是不矛盾的,相輔相成的。而且整體可以帶來效益和效率的提升,所以在這點上我一直認為是技術越創新越好。從美影角度來講,動畫電影方面還是以傳統的二維動畫偏重,當然我們也有三維動畫。八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開始誕生了3D動畫,從我個人角度來講,剛開始看到三維動畫還有點不屑一顧,認為這已經沒有美術的一種美感或者是差很多。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3D這塊兒也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變化,因此我們如今可以看到3D動畫可以做到更加精致和精美,確實也是嘆為觀止。

 

其實我們原來在創辦動畫節的時候,游戲最開始并不被納入動畫當中,雖然現在游戲體量很大,但是它也不一定要加入動畫的。不過游戲中也有很多過程是從動畫時代跨界的,也是有關聯的。當時的游戲畫面還不算精美,動作也比較僵硬。如今的游戲畫面和畫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把很多的動畫風格,敘事風格歸納進去,因此如今的游戲跟十幾二十年前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也是非常巨大。所以我一直是覺得創新和傳統其實是可以互相結合的,是一個互相能夠帶來提升,最后打造出一種比較高的目標。當然,在發展的過程中,最根本的一點還是不能忘卻的,就是要有創造力,要有獨特的思想,要有一定的敘事方式,同時應用先進的技術,這將是一個很完美的結合。

 

從制作方面來講,如果放在以前,一部動畫片少說也要4、5年,最長的一部電影甚至是7、8年。從繪畫本身來說至少也要有2年敘事3年甚至4年的繪制周期?,F在,制作方面就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比如我們上海美影剛結束的一部《我為歌狂》第二季的系列片,它是一個二維動畫,也是美影的一個很有名的作品。去年我們開始制作,12集,每集20分鐘,大概動用了200多人,花了將近1年的時間全部完成。因為動畫片的制作繪制特性,就是需要一個完整的龐大的體量去完成?,F在運用了先進的電腦化以后,在這方面也能達到很高的提升,如果放在以前是不可能,沒有2年3年時間是完不成的。

蒜腸:您認為傳統的動畫繪制是否會被數字化完全取代呢?

王華強:數字化其實是有一個概念,在3D動畫方面是沒問題的。在99-00年左右,當時美國其實多數是實現全部信息技術化,全做3D。不過到目前為止,美國本土也依舊還有二維動畫的存在。當然如今的二維動畫的定位更精準,更精細。其實在全世界包括歐美、日本、韓國等的學齡前兒童都喜歡看動畫片,但在動畫上一般很少直接呈現完整的3D、完全信息動畫給他們看。從美育的角度,美術片的角度來講,其實很多都是二維手繪的,包括造型方面,其實歐美那邊確實有這樣的側重,包括網飛(Netflix),他們也在做一些嘗試,也在做一些2D的嘗試?,F在行業有一說法是叫2.5g,就是讓傳統二維,擁有比較平的畫面感,產生一種立體感,所以這方面其實是對二維動畫本身的一種突破和創新。

有相當一部分3D動畫可以說是沒有全部電腦化的,但是它的前提是要看分鏡,從臺本、手寫稿(它的手寫稿也有一些層次)等來看,其實還是有一個傳統繪畫的基礎。二維動畫雖然是二維手繪,但是它的手繪已經不在紙上畫了,而是在電腦屏幕上直接繪制,有一個繪畫屏,這是根本的基礎,它有繪畫,然后敘事,然后講故事,然后追求風格,所以這里面所說的完全取代,我其實并不這么認為。你可以看到日本,還繼續保持著傳統二維,我們美影也是以場景2維為主,你到歐洲很少看到場景二維。有一部介紹梵高生平的作品,完全是采用油畫的畫面感,所以產生的畫面美感非常強烈,這個要用3D去做它也是很難實現的,但同時它會應用一些電腦技術在里面,所以我的觀點是,3D動畫的勢頭非常滿,但還是有相互共同生存(和創作)的空間。

蒜腸: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著大量的經典IP,如何將這些IP在當代依舊持續發光發熱,您對此有什么期待呢?

王華強:大家對美影比較鐘愛,這種鐘愛也有歷史的原因,因為在當時的背景下,確實美影是唯一的一個國營動畫企業,當時全中國也沒有幾家,幾乎是唯一的一家,到后來才慢慢有其動漫題材。同時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的一些老前輩們的事業胸懷也非常開闊,他們的所有作品都追求一點,就是深挖中國傳統文化,作品中也動用了當時的一些藝術大咖們來加入到我們的創作當中來,像水墨動畫也好,孫悟空也好等一系列非常出名的經典作品,這些資源的利用都是非常廣泛的。

對于美影本身來講也有一些非常獨特的藝術理念,包括孫悟空,雖然如今大家喜愛的孫悟空有3D的、有4D 的一些新的形象誕生,但當時我們呈現的傳統孫悟空形象,是請了藝術家們來塑造,把它轉化成容易上熒幕的、能夠在動畫片里去體現的、吻合了動畫片的敘事邏輯和方法的一個精細化的形象,這也是被大家非常喜愛和認可的原因之一。其實我覺得最主要的傳統也是我們的基礎,我們老一輩藝術家們有一個口號,到如今也依舊作為一個座右銘就是:美影不重復自己,不模仿別人。這是一個美影的創作理念和宗旨,這也是為什么美影很多IP形象,深受廣大群眾和市場的追捧與喜愛。

怎樣能讓這些經典作品,在新的時代下也煥發出新的藝術價值和生命,這也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我剛剛提到的水墨畫一直是美影的一個偉大的創新,我們現在是在前輩藝術家們的基礎上,又重新創作一個新的動畫長片,完成水墨動畫長片,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其實一直到上個世紀所有的水墨動畫,幾乎都是20分鐘以內的短片。真正能夠成水墨的,能夠進到影院的動畫長片,目前我們正在做的這個項目還是第一次,希望等到我們推向觀眾的時候能夠得到大家的關注和喜愛。

蒜腸:《吉吉小姐和蒙巴納斯人》這部作品曾獲得2014年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是什么契機讓您決定創作這部作品,靈感源自于哪兒?

王華強:其實這部作品當時是法國的兩個導演我們一起制定的,《吉吉小姐和蒙巴納斯人》這個項目其實描述的是在美麗時光的時代背景下,19世紀初巴黎的一個生活場景。以社會場景,重新用動畫片的形式搬到熒幕上。當時蒙巴納斯附近其實有很多藝術家,包括美國的海明威、畢加索,包括一些作家、藝術家,其實當時也都曾在蒙巴納斯待過,到現在去看依然能夠看到他們曾經的足跡,也是作為一個時期的保存。

當時我們覺得用動畫片的形式來表現一個人物和這個時期的巴黎風貌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們用一些比較鮮艷明快的線條和色彩,來吻合那個時期和時代(的風格),所以這個作品的人物設定、色彩設定都非常有個性,也非常能展現美術的感覺,也能讓觀眾體會到巴黎當時的風貌,從動漫本身來講也是非常不錯的,所以也很榮幸獲得了2014年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獎。

蒜腸:王老師可謂是中法兩國動漫行業發展的親歷者,同時架起了兩國間,動漫行業溝通交流的橋梁。那么通過多年的觀察與經歷,您覺得我們的動漫作品或者動漫從業者,與法國的動漫從業者在創作風格方面有什么區別呢? 

王華強:先來聊聊相同之處。其實整個動畫界,中國和法國的很多從業者都是追求一種創新,尤其像一些美影(作品),以及現在各大院校所創作的作品,包括中央電視臺、各個地方電視臺,大家也都不斷的在創作方面追求創新。在法國也同樣能夠很深刻的感受到創新這方面,可以說大部分創作者在創作動畫的時候,尤其在初始階段,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往往都會追求藝術形式上的獨特與創新。這點在法國從業者中表現的尤為鮮明,一定要追求特色,一定要表現個人的藝術風格。作為一個創作者或者說動畫片的制作人,他們從隊伍本身來講規模比較小,所以他們更專注于怎樣創作和制作。類似于此的動畫人其實也都是代表某一個發展階段的特殊性。

而國內的動畫人,可能大家在創作中會考慮很多,同時要考慮市場、考慮票房,包括衍生產品……會把全方位的考慮因素加進去,完全是打偏的一種思維方式。這個其實和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德國、英國等國家的動漫創作者是有些不一樣。國外動漫行業除非有一些特別大的公司以外,大部分的創作者,都會專注于自己作品的創作和制作本身,不會去顧及太多。

當然也有一些流水線的連續劇,可能就是為了滿足播放的需求,大部分創作者還是希望有個人的特色,有個人的標簽,這個也算是不斷孜孜追求的態度。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講,像我們上美影也是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一定要有上美影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這點我們是比較堅持的。像哪吒的創作,它是對傳統美影人設的一個很大的改變,從人設,敘事,故事,成片,雖然最后有一些痕跡還在那里,但是這個改變還是比較大的,能夠像他們這個團隊這樣,多年堅持和努力,團隊專心的創作和制作,這樣才會有好作品的推出。從長遠來講無論做什么行業都要如此,想要有好作品的推出,制作人員就一定是分工明確,并為之不斷的努力與堅持。

對于國內的動漫行業,我覺得其實有時候沒必要考慮太多,創作就是要專注于創作,如果考慮太多,其實對從業者本身也是一個壓力。畢竟人的精力有限,又要照顧到創作,又有考慮市場,票房和衍生品等商業方向,這樣對于創作本身終究是不好的。

其實對我個人來講,讓這些皮毛依附的(價值)是這個皮(作品)的主體,主體是好的題材,好的動畫片,這本身才是重頭戲,而市場要依附于片子。所以片子本身要求是一個優秀的作品,能夠被大家所喜愛的作品,那么后面就可以做市場了;不要一上來就想著市場,你的精力不能集中在創作上,就會分散很多精力。

本期的大咖專訪,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廠長王華強老師的專訪就到此告一段落了,如果您對現階段國漫行業有什么特別見解,對中國動漫事業有什么期待和建議,也可以與我們聯系,發表和表達您的觀點。

 

91高清在线视频